以德配天,以禮治國
《財富》(中文版)--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陜西岐山縣東北),故稱周公。曾經(jīng)幫助武王滅商,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一度攝政。他是西周時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歷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統(tǒng)的政治法律學(xué)說的思想家,其思想和言論多見于《尚書》。
周公繼承了商人崇拜“上帝”的天命神權(quán)觀,認(rèn)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能夠賞善罰惡的人格神,也是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的“公正”之神。“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保ā渡袝げ讨僦罚┰谠S多文誥中,周公不斷地向殷遺民、周貴族和方國的首領(lǐng)們告誡說:夏、商王朝的滅亡是由于夏商統(tǒng)治者無德而違背了“天命”,故天降命于成湯“刑殄有夏”,降命于文王“殪戎殷”。(刑殄,征討消滅。殪,殺也;戎,大也。按毛奇齡說,“殪戎殷”就是伐大商。)夏商皆亡,周乃小國,卻能后起,這給周人以無比強(qiáng)烈的震撼,迫使他們不得不正視并且解釋統(tǒng)治興替的問題?!拔也豢刹槐O(jiān)于有夏,亦不可不監(jiān)于有殷。”“殷鑒”一詞就是從這種反思而生的。
周公論證說,周王朝的興起是“受天明命”,一切皆出于“上帝”的安排。“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币馑际顷惶斓某擅?,文武兩王受之。為了解決政權(quán)合法性的問題,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觀念,強(qiáng)調(diào)商人失德,所以天命轉(zhuǎn)降于周,因此務(wù)必為政以德,明德慎罰。若天子不敬德謹(jǐn)行,就有負(fù)昊天上帝的期望,不可能繼續(xù)管治人民,也就喪失了“祈天永命”的機(jī)會。
而天的意旨是通過人民的意向表現(xiàn)出來的?!疤炻斆鳎晕颐衤斆?;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薄渡袝び輹じ尢罩儭罚┥咸鞂τ谌碎g的明察,是依從眾民的視聽;上天賞罰的分明,也是來自于眾民的意向。在這里,所謂“天意”即是“民意”的顯現(xiàn),君王之治道,應(yīng)以民意為依歸?!渡袝ぬ┦摹返哪蔷涿浴疤煲曌晕颐褚?,天聽自我民聽”,對此說得再清楚不過了。
周公的“以德配天”,一方面為革商之命作辯護(hù),另一方面又作為統(tǒng)治的手段。銅器銘文中,常見周人對“德”的重視,以德規(guī)范各個階級的權(quán)利、義務(wù),并且維系宗法倫常關(guān)系?!对娊?jīng)·大雅·襪民》:“天生襪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襪民即眾民。物,事也,則,指行事的道理。彝,常也。懿,美善也。上天生養(yǎng)萬民,事物各有法則。眾人秉有常性,喜愛美好品德。自從“以德配天”觀在天命中引入了“德”之后,有周盡管仍注重天意,但其著眼點實際已經(jīng)不在天命,而在人事了。
商人事事皆需求神問卜,而在周公看來,如果無德,哪怕上帝和列祖列宗也沒法保佑君王。為此,君王需要時刻接受上帝(“天”)的監(jiān)督,看其是否有失德的行為表現(xiàn)?!对娊?jīng)·大雅·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觀四方,求民之莫?!蹦ā榜ⅰ?。疾苦,病。意思是上帝威明地監(jiān)察天下,掌控四方,保佑人民的安定。天意要保民,“求民之莫”就需要愛民。敬天保民成為了古代中國重要的政治思想。
周人以敬天為本,“推天道以明人事”、“法天即所以事天也”。民意既然成為天意的代表,統(tǒng)治者就不得不重視民意所向。表現(xiàn)在具體的施政上,統(tǒng)治就要“以民為本”?!渡袝けP庚中》提到:“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肌,鮮以不浮于天時?!边@是說先世賢君,無不以保護(hù)民眾安居為惟一宗旨;而民亦安君之政,與君同心以御憂侮。君民一心,皆行天時。后世綿延不絕的民本思想,周初已經(jīng)形成。
周人以禮治國,而禮之設(shè)即法天而來,“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左傳·文公十五年》)?!吨杏沟谑耪隆费裕骸懊骱踅忌缰Y,懌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這是說通禮就能夠治國。自黃帝以來,中國的天子,總要在冬至的時候,在南郊舉行祀天的儀式,稱之為“郊”;夏至的時候,在北郊舉行祭地的儀式,稱之為“社”?!吨杏埂氛摰酱藭r說:“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薄抖Y記》:“天垂象,圣人則之。郊祭,天之道也?!鄙咸煊泻蒙?,同時有創(chuàng)生之力,所以祭天與治道相通。
《禮記·仲尼燕居》云:“禮也者,理也?!薄抖Y記·樂記》云:“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庇衷疲骸岸Y者,天地之序也?!庇纱丝梢姡Y和條理秩序息息相關(guān),儒家崇尚禮樂教化,即欲藉此維系社會秩序。禮的作用是保障上下定位,尊卑有序?!岸Y儀三百,威儀三千”,各種場合各具其禮,如此繁文縟節(jié)的安排,必須有制度來確保其井然有序。既如此,在祭拜天地和祖先的大禮上,倘各項禮儀均能有條不紊地進(jìn)行,推之于治國,則何難之有?
孔子特別強(qiáng)調(diào)禮的重要,所謂“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禮記·仲尼燕居》)。需要考慮到孔子生活的春秋中葉,社會結(jié)構(gòu)處于急遽變化之中,因而他對于禮壞樂崩的現(xiàn)象,有著諸多的批評與感慨?!墩撜Z·八佾篇》載季孫氏于家廟之庭作八佾之舞,孔子氣憤地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而魯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竟歌天子徹供時所用之《雍》詩??鬃釉唬骸啊嗑S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對三家的僭越禮制痛心疾首。
終其一生,孔子堅決維護(hù)周禮,章學(xué)誠曾言:“人如孔子,不過學(xué)《周禮》一言,足以盡其生平?!敝芄珜ο纳谈餐龅臍v史經(jīng)驗總結(jié),對“成康之治”以及西周的繁榮有著深遠(yuǎn)的影響,所以孔子總想回到周公的年代:“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ā墩撜Z·八佾》)(財富中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