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20個城市“最有文化”
東木
這篇文章來的很是時候,因為高考結束不久,又快到高考放榜時間。對考生來說,即將來臨的志愿填報環(huán)節(jié),將是他們人生中一次無比重要的抉擇。報什么專業(yè),選哪所大學,去哪座城市,不同選擇意味著不同的人生軌跡。文章中的頭部教育城市實際上也反映著基本經濟和文化格局。
以前網上有句話 “寧選一線211,別去十八線985”。話糙理不糙,這背后的邏輯是,經濟實力比高教資源更重要。作為一個過來人,讀大學盡量去大城市吧,不要等到畢業(yè)了找工作才去。雖然像北京大學和大學生聚集,但同時也說明機會更多。讀大學,同等情況下,首選大城市;實在不行,哪怕學校差一點兒,也最好去大城市。
在小城市讀書,缺少最頂級的競爭意識和領先的思維,久了,自己已經全面落后了還不知道,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也沒有那么多的資源和機會,在不斷混日子中,可能激情和能力就不斷消解了。最大的毒害就是限制了自己的發(fā)展可能,讓自己看不到可能性,誤以為其實不管在哪里,大家都差不多,沒什么區(qū)別。但是,去大城市讀書,可能完全不一樣,甚至恰好相反。不過,如果將來沒有去大城市,不論在哪里讀書,都要努力利用身邊的資源和學習機會,豐富自己,是人才到哪里都會發(fā)光。
劉水生
廣東人大學畢業(yè)不一定留廣州,湖北人大學畢業(yè)主要留在武漢,山西人大學畢業(yè)幾乎都在太原……
深圳說:自己培養(yǎng)太累太麻煩,全國都幫我培養(yǎng),所以我們這從幼兒園到街道辦事處都是[碩士為主]。
關于我國的教育,關于我國的大學,一千種聲音里面,估計沒幾個相同的,也不多我這幾條:
1,大學生碩士生的含金量并不是快速滑坡,而是那些學渣在滑坡。在其他國家與地區(qū)對大學生畢業(yè)的要求的確要高一些,我們這里很多人以為考上大學學習這件事就不再需要軍備競賽了,因為之前用童年少年自己半個青年換來的[與學習為敵]的體驗過于深刻了。
2,在大學里面學到東西了嗎?對于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大學的東西有多少能夠起到支撐?這個問題太個體化了,我樂觀地以為即使啥都沒學到,至少安全地長大了,至少從小城市到了大城市,見識增加了,至少知道了各種不平等與各種不公平就是社會現(xiàn)實,至少明白了人與人的關系竟然如何復雜與多樣性。
3,專門有研究對“為何年輕人對大城市趨之若鶩”進行了剖析,結論不是高樓大廈,不是影院歌劇院,不是濕地公園與大的體育場所,不是美食一條街,不是俊男美女……而是人力資源外溢效應。
在大、或者更大的城市,你有機會和更聰明、更厲害的人一起做事,從而獲得[使自己更快變得更好]的捷徑。眾多頂尖的各種專業(yè)人才,指引著你的未來路。
以一個真實案例結束吧:我曾經在一家國內TOP3的幕墻設計公司做關鍵人才盤點項目,有一個“天才型”設計師很不穩(wěn)定,有機會我把他灌醉后問“告訴我你想走的真實理由?”
他回答說“一次部門飯局喝酒,知道了老大的年薪只有20多萬[2003年,武漢],我就覺得不可能待下去了。因為我可能需要6-10年,才能達到老大的設計水平,我覺得自己10年后才幾十萬的收入水平,人生不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