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姚洋談教育內卷:中考分流過早,建議十年義務教育

蘇牧野
姚洋老師提到的一點——過早分流,的確是最近教育內卷的一個重要原因。
?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初中生畢業(yè)之后一半進不了高中,已經(jīng)成為壓在父母心頭的重負。畢竟二三十年前自己那一代人的求學路上,最嚴酷的窄門是高考,而上過大學的父母更是難以想象自己的孩子遑論大學、竟連高中也可能上不了的現(xiàn)實。所以,競爭壓力硬生生地提前了三年,從拼高考提前到拼中考。而小升初因是九年義務制期間,壓力較小,所以,中考壓力瞬間再往前傳遞9年,部分傳遞到了幼升小。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父母從孩子幼兒園階段就開始雞娃的原因。
?
此外,高中階段的教育的確應當普及。我們身邊都有很多例子,當年沒考上高中、上了技?;蛘咧袑5耐瑢W,都有深深的挫敗感,幾年間就會慢慢掉出同學圈子,階層距離從此拉開。在整個社會對士農工商的心理排序還未改變的情況下,硬要分出一半的人去做他們心底里并不接受的事情,而且還在人生的這么早期階段,怎能不激化競爭?
?
所以,同意取消中考,把高中納入義務制教育。但職業(yè)教育可以滲透進高中課程,起碼讓孩子們有幾年時間去搞明白,何為職業(yè)教育、是否適合自己,到十七八歲高考時,他們也更有能力為自己做出人生選擇。

張波
你可以天天建議,省得找不到存在感

謝瑞佳
最近的義務教育“雙減”意見引發(fā)了社會大眾的廣泛熱議,其力度之大出臺之迅速前所未有,其中對校外培訓行業(yè)的整治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高考指揮棒不取消,“內卷”競爭就會一直存在;而對于教育產業(yè)來說,校外培訓的野蠻生長擠出了校內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教育變得越來越昂貴。
相信絕大部分學生的目標還是學好文化課考入大學,而我國目前向高精尖技術的產業(yè)升級路徑,也要求我們培育出更高理論素養(yǎng)的人才,所以將普高納入義務教育階段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