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央行召開領導干部會議。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中央決定:央行副行長兼外匯管理局長潘功勝接任新一屆央行黨委書記。不出意外,潘功勝即將進一步接任央行行長。而如果潘功勝接任央行行長,那么作為近十年來第一位從外匯管理局局長出身的央行行長兼黨委書記,將讓人們對他解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緩慢和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的雙重難題充滿期待。
春江水暖鴨先知。雖然我們尚未知曉潘書記上任后“第一把火”燒向何方,但是市場已經率先做出反應。從印度煉油廠已經開始用人民幣支付部分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到近幾天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始從高點回落,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關于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匯率問題肯定是潘書記上任后亟待破局的難題,近期想必會有新的政策出臺。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是無論是人民幣國際化還是人民幣匯率升值問題,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的霸主地位也不是三年五載就形成的。當前,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貨幣,不僅作為國家的官方或非官方儲備貨幣,更是石油、黃金等大宗商品的國際結算貨幣。美元作為全球貨幣有著長達一個世紀的歷史經緯,更重要的是美國作為全球綜合實力最強大國家為美元的強勢地位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
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充滿荊棘
據統(tǒng)計,2023年5月,全球最主要支付貨幣依然是美元和歐元,分別占據42.6%和31.7%比例,第三、四位分別為英鎊和日元,分別占據6.47%和3.11%比例,人民幣份額則為2.54%。可以看到,雖然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一定進展,但是進程遠不及預期,一方面美國龐大的經濟體和全球貿易的主導地位決定其全球金融市場頭把交椅的江湖地位目前不可撼動,另一方面歐盟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其經濟體量巨大,歐元的流通使得歐盟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更為便利,也推動歐元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地位。
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并不平坦。一方面,國際貿易大幅度去美元化和歐元化不太現(xiàn)實,更多需要從英鎊、日元、加元和澳元等第二梯隊中搶占份額;另一方面,需要盡可能與金磚國家、中東、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或者石油進出口貿易頻繁的地區(qū)探索各種形式的人民幣結算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構建人民幣結算體系,形成貿易和資金往來的閉環(huán),這樣才能建立人民幣結算貿易的生態(tài)圈,方能逐步形成人民幣作為國際通用貨幣的“江湖地位”。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是必由之路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自此人民幣匯率正式開啟市場化之路。這18年來,國際匯率市場,面臨美聯(lián)儲多次加息和降息周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經歷多次升降周期。離岸人民幣匯率市場,從無到有,10年來逐漸形成以香港為主、英國、新加坡和俄羅斯為輔的市場離岸中心。人民幣匯率,也圍繞匯改當日最低點8.2765和2014年1月14日創(chuàng)下的6.0400最高點之間的區(qū)間進行波動。
過去這18年里,面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央行并沒有真正對人民幣匯率特別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進行公開市場大規(guī)模人民幣購入或拋售等激進行為,而是動用逆周期市場調節(jié)因子、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外匯存款利率等多種方式進行市場化調節(jié)。更多是預期管理,而非市場化干預,事實也證明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市場從來也沒有形成極大市場差異,通過離岸市場引導市場預期,縮小在岸市場和外匯幣種牌價之間差價已經成為主要市場自我調整修復方式。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貶值,一方面來自于美聯(lián)儲持續(xù)加息后美元指數(shù)上漲帶來外資流出的壓力,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復蘇不及預期也讓人民幣匯率承壓。未來,人民幣匯率特別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概率還是取決于外部以美聯(lián)儲為代表的國際其他央行貨幣政策,以及國內宏觀經復蘇的步伐。因此,面對人民幣匯率波動,不應采取極端人為政策干預的方式進行暴力式扭轉趨勢,而應遵循市場化原則,一方面做好內功,夯實國內經濟發(fā)展基礎,另一方面引導預期,減小市場單方向波動的風險,讓市場漸進式接受波動并平滑波動帶來的風險。(財富中文網)
作者汪杰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從業(yè)者,關注宏觀經濟形勢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