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團進一步壓低外賣價格的動作引發(fā)關注。美團App的“拼好飯”功能逐漸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推開,帶動了公司收益上漲。
拼好飯的經營模式與拼多多類似——通過推薦位展示餐品,讓用戶拼單點餐并統(tǒng)一提供配送,此舉提升了商家和騎手的出餐和配送效率。美團用以價換量的方式,給低價店鋪以流量和補貼,將拼好飯頁面的外賣價格普遍打到10元以下,與普通外賣頻道中相似產品相比,可以做到半價,甚至更低,具有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
拼好飯并不是美團的新業(yè)務,早在2020年就已推出,當時在一些城市試點運營,最初定位是針對下沉市場的低價外賣。隨著近兩年的推廣,以及消費環(huán)境的影響,該業(yè)務已拓展至包括一二線城市在內的全國大部分市場。
拼好飯業(yè)務部單獨設立在美團外賣事業(yè)部下,隸屬于美團核心本地商業(yè)板塊。在2024年第一季度業(yè)績報告中,拼好飯被首次提及,其日訂單量峰值在今年一季度創(chuàng)下新高,日均單量近500萬單。據(jù)交銀國際估算數(shù)據(jù),2023年拼好飯功能總單量達11.6億單,占美團外賣訂單的6%。
今年5月的股東會上,美團CEO王興指出了消費者開始對價格更加敏感的現(xiàn)象,并重提美團初創(chuàng)期間的“三高三低”核心理念——高品質、高效率、高科技;低成本、低價格、低毛利。而拼好飯業(yè)務正好迎合了美團如今的聚焦點。
在拼好飯的展示頁面上,被大寫強調的是平臺推薦的單品或套餐名稱,和一個明顯低于市場均價的價格,而店鋪名稱則是用小號灰色字體標注。這一點與拼多多頗為相似,即商品在交易中走在商家品牌之前,消費者是為了搜索購買特定低價商品而來,而品牌或店鋪在多數(shù)情況下成為交易中不具名的存在。
這種模式給了沒有品牌加持的小商家以機會,讓他們繞開品牌運營環(huán)節(jié),留出更大讓利空間。但這樣做的弊端也很明顯——餐品質量保障欠缺。很多消費者對超低價外賣的質量有所顧慮,畢竟食品安全的保障遠比拼多多平臺上日用商品質量是否過關要重要得多。
但在極致低價之下,扣除平臺費用、配送費,以及商家人工費,還有多少余量留給食材本身的成本呢?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有多篇帖子抱怨道,拼好飯渠道購買的餐品有偷工減料、餐品有異物等問題。除餐品本身問題外,美團外賣騎手對拼好飯訂單的態(tài)度也頗為復雜。低價壓縮了騎手的利潤空間,雖然單量上升,但平均每單賺到的錢卻變少。這也導致很多用戶發(fā)現(xiàn),點拼好飯訂單時,常有配送會超時、騎手拒絕上樓等問題。
拼多多為搶奪市場而推出的一些偏袒消費者的政策激怒了賣家群體,風波尚未真正平息。而美團將這套低價打法用在外賣業(yè)務上,面對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復雜——在商家與消費者之間,還有騎手環(huán)節(jié),由此可能會衍生時效和服務等問題,且外賣業(yè)務本身涉及嚴肅的食品安全問題。
因此,美團長期發(fā)展該服務的過程中,也需要額外的謹慎。平臺不應只扮演負面事件發(fā)生時的調停者角色,而更應該是從根源上平衡好各方利益的規(guī)則制定者。
美團在摸索中推進拼好飯業(yè)務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競爭的緊迫性。本地生活領域的對手早已不止來自同一賽道的公司。最近一年,越來越多的社交媒體平臺開始加碼相關業(yè)務。
據(jù)《晚點LatePost》報道,抖音2024年一季度生活服務板塊銷售額已突破千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速高達100%以上。該平臺的到家業(yè)務“團購配送”在本月正式劃歸抖音電商旗下的即時零售業(yè)務“小時達”中。在該頻道內,有“美食外賣”入口,用戶可以在這里點餐到家。
小紅書也在對本地生活業(yè)務做出試探,去年該平臺就推出了“探店合作中心”,通過博主探店搭配到店團購的方式切入這一市場。
社交媒體平臺具有天然的用戶活躍度優(yōu)勢,可以自然地通過內容,創(chuàng)造和引導更多消費。它們對于美團業(yè)務的威脅顯而易見。相較爭奪市場,拼好飯于美團而言,更大的意義可能在于防守。(財富中文網)